台7線(北橫公路)沿線因有優美之山水風景,且適處重要觀光遊憩區,每逢假日交通量激增,又因路幅不足造成塞車。原巴陵橋全長162.4公尺,寬度僅4.5公尺,其前後銜接彎窄隧道,假日、水蜜桃盛產期間,易形成交通瓶頸,因此公路總局在90年間採納當地居民及地方人士建議,計畫於巴陵吊橋下游興建巴陵大橋,跨越大漢溪,避開原隧道易塞車路段,並改善附近引道,藉以解決交通壅塞問題。 巴陵大橋新建工程自台7線47K+960至49K+170全長1.21公里,總工程費29,957萬元,於民國92年11月4日開工興建,94年1月15日竣工,為中路式繫索鋼拱橋,全長220公尺,主跨185公尺,拱高約37公尺,橋梁全寬11.5公尺,淨寬10.5公尺、車道寬7.5公尺,人行道每側寬1.5公尺,河床面距橋面約35公尺,距拱頂約52公尺。 巴陵大橋造型流暢優美、宏偉壯觀,處於青山綠水之間,橋身為桃紅色,在一望無際的蓊鬱山林中,像是一條橫越大漢溪兩端的淡粉綢帶,充分代表「水蜜桃原鄉」寓意,該橋完工通車後對於假日往返拉拉山、角板山的車潮達到紓解作用,改善巴陵地區交通;流暢曲線表現宏偉氣勢,步行其上更能感受到令人嘖嘖稱奇的建築工藝,站上橋旁的觀景台,眺望襯著碧綠山谷的新、舊雙橋景象;橋下可見玉峰溪與三光溪匯聚而成的壯麗絕景,除可促進觀光產業外,亦成為新觀光景點。